2021年,“雙減”政策正式推行。河南版“雙減”、鄭州版“雙減”陸續(xù)走進家長的視野。
喊停營利性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gòu)、減少作業(yè)量、控制考試次數(shù)……一項項政策背后,有大多數(shù)學生的歡呼和部分家長的“升學焦慮”……
“加餐”不再,孩子開心,家長擔心
為了讓孩子“不掉隊”,從小學三年級起,黃女士就堅持給孩子報校外培訓班。自覺孩子對知識的吸收比較慢,這種“加餐”在黃女士眼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雙減”推行后,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gòu)被“喊停”,而孩子將迎來中招考試,黃女士說自己陷入了升學焦慮的“無底洞”。“我不會輔導孩子,感覺線上課程效果又不太好。面對中考,我兒子有什么競爭力?”
相對于黃女士的憂慮,她的孩子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媽媽,我現(xiàn)在終于可以擺脫課外班、擺脫寫不完的作業(yè),有自己的時間了。上了這么多年學,現(xiàn)在最開心。”
初二學生家長王虹(化名)介紹,為了讓孩子升入一所心儀的高中,她給孩子定下了每周末額外做一張主科試卷的任務。學校“雙減”政策施行后,兒子想把家里的這張卷子也“減”掉,和同學玩游戲,這不由得讓她既擔心又生氣。
在王虹看來,“雙減”政策的本質(zhì)是為學生減去不必要的學習負擔,減少作業(yè)量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去培養(yǎng)興趣愛好,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也能讓家長擺脫“作業(yè)”的束縛,更好地去陪伴孩子,做好引導。但她的孩子卻認為“雙減”就是“不學習”“玩游戲”。
摸不清孩子日常學習程度,有家長認為中考就像“開盲盒”
作為家里的“教育主管”,劉心(化名)十分關(guān)注女兒在學校的動態(tài)。但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她發(fā)現(xiàn)上初中的女兒拿回的試卷上沒有老師批改的分數(shù)了,只有A、B、C、D之類的等級評價。不公布分數(shù)、不排名,“我都不知道怎么判斷孩子的學習程度了”。
對于劉心一家來說,中招考試是影響女兒未來發(fā)展的第一個“重要關(guān)卡”,勢必要“一舉拿下”。而能不能到“頭部”高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學生本身的考試成績。但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劉心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獲知女兒的學習情況和競爭力。“中考了再憑成績揭曉答案,這就像‘開盲盒’一樣。”
劉心認為,“雙減”政策是適合學生們的,但是它只改變了學生在校內(nèi)的學習模式,并沒有改變現(xiàn)有的升學制度,“中考、高考還是需要學生拿成績?nèi)テ础?rdquo;
如何讓“雙減”政策和考試制度取得“和解”,是困擾這部分家長的難題。
期待2022
好政策更需要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來加持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黃女士在線上咨詢完了一家可以“一對一”授課的培訓機構(gòu);王虹則在二寶的吵鬧聲中,再次拒絕了兒子的“游戲時間”申請,耐心重述中考的重要性;劉心還在想方設法獲取女兒班級排名的“正確答案”。
“雙減”的推行,讓學生從“沒有盡頭”的書山題海中解放了出來,也給了孩子們更多可以自由支配、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機會。
但采訪過程中,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雙減”也讓部分家長在面臨孩子升學問題時壓力增大,在中招考試依然是選拔性考試的現(xiàn)實情況下,他們想方設法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博一個好前程。
“政策是好政策,只是中招考試制度能否配套調(diào)整一下?”有家長說。(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馬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