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跑斷腿,簡歷翻花眼,仍招不到適崗度較高的人才,這是企業(yè)引才的共同困境。舟山市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舟創(chuàng)未來”人才智島系統(tǒng),正在幫助本地企業(yè)改變這一局面,實現招賢更精準,引才不出戶。
今年7月,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原定了數個現場校招活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現場校招活動相繼取消,招聘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地上招聘不靈,就到“云”上試試。通過“舟創(chuàng)未來”人才智島的“云配智聘”子場景,該公司順利在線上發(fā)布了崗位需求信息。在人才數據庫的大數據支持下,“云配智聘”的AI智配功能迅速匹配到了適崗度較高的人才,幫助企業(yè)順利招錄了4名石化、金融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線下招聘就像大海撈針,現在有了‘云配智聘’,高效多了!”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楊軍杰告訴筆者,在發(fā)布崗位信息時,他們通過對行業(yè)、職位、薪資等9類信息的權重進行針對性配置,就能快速獲取與崗位最匹配的人才信息,既省時省力,又精準高效。
除了能做好企業(yè)網羅人才的“搜索官”,“舟創(chuàng)未來”人才智島系統(tǒng)還是人才的“辦事員”和“貼心人”,服務、幫助人才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需求。
王強是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他在入職當天,就收到了E類人才認定通過的短信。過去,人才認定周期為2個月,通過“舟創(chuàng)未來”人才智島系統(tǒng),這一周期被縮短到了1天內。
王強告訴筆者,在獲得人才認定的當天,他又通過從“浙里辦”App申領到的舟山人才碼,在線挑選申請了60平米的精裝修人才公寓,解決了住宿的大問題。“系統(tǒng)還告知我可以領取10萬元的安家補貼和每月1000元的政府津貼。這些業(yè)務都可以通過手機‘一鍵申領’,服務得很到位,很貼心!”
人才崗位智能匹配、人才認定“無感智辦”、政策兌現“一鍵申領”……“舟創(chuàng)未來”人才智島系統(tǒng)通過數據互聯、多跨融合、流程再造和業(yè)務集成,搭建起1個“人才數據倉”以及“云配智聘”“工程智評”“一鍵智認”“一碼立享”“政策智兌”“智治大屏”等6個應用子場景為一體的集成系統(tǒng),讓30余個多跨端口數據實現無縫交互,構建了人才從求職就業(yè)到層次認定、政策兌現、服務享受的閉環(huán)管理體系,為破解長期困擾海島地區(qū)的人才“引不進、留不住”難題提供了數字化助力。
“人才工作的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是未來人才競爭中的關鍵一環(huán)。”舟山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今年以來,舟山市大力推進人才工作數字化改革,以人才“引育用留”高頻事項為切入口,大力推動海島地區(qū)人才全生命周期整體智治,實現了引才渠道“可視化”、人才業(yè)務“協同辦”和人才家底“一屏覽”,為海島地區(qū)人才引留提供了積極助力。
(林上軍 楊翼榮 周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