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霍夫卡大壩被炸,下游已經被洪水侵襲,這意味著“俄烏沖突”已經進一步升級,走向十分危險,或許西方國家此前宣稱的“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的“玉碎計劃”已經實施。
大壩貫穿烏克蘭東南部的主要水道第聶伯羅河上六座蘇聯時代大壩中的最后一座。無論是對俄控克里米亞地區(qū),還是扎波羅熱核發(fā)電廠,下游兩岸的地區(qū)都十分重要。
(資料圖)
卡霍夫卡水電站水庫面積要比三峽大壩大一倍 ,庫容量是三峽大壩的一半 ,182億立方米洪水傾瀉而下,無論是哪一方發(fā)動了對這一民用設施的炸毀行動,都將被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但是遺憾的是,到底是誰炸了大壩,注定是一場“羅生門”。
美國的表態(tài),乃至整個西方國家的表態(tài)都能看出端倪,但是無奈于沒有實質性證據。但是總體來說,俄烏沖突已經極度惡化,走向極端。
從戰(zhàn)爭角度來說,水壩被炸,意味著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被犧牲,只要對戰(zhàn)爭有利,毀滅一切,包括民生設施、基礎建設,甚至更大規(guī)模的平民犧牲。
這預示著三個方面;
第一,沖突逐漸演變?yōu)閼?zhàn)爭?!叭ボ娛禄钡男∫?guī)模沖突可能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毫無道德可言的戰(zhàn)爭。
過去,雙方還殘留一些道德底線,隨著拉鋸戰(zhàn)的延續(xù),西方國家已經失去了耐心,遲遲未能發(fā)起的“春季攻勢”,在夏季澤連斯基被迫選擇了“大反攻”。
這時,很多道德層面的東西將不復存在,突破很多底線的事情將會發(fā)生。比如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甚至是永久性災難性的武器都將走向戰(zhàn)場。
第二,西方國家已經沒有退路了,烏克蘭面臨最后一擊。
無論是美國,還是北約,持續(xù)軍事援助烏克蘭,都已經進入了疲憊期。據媒體報道,美國已經將過期28年的導彈運送到戰(zhàn)場,而英國更是不管不顧地將貧鈾彈運到烏克蘭,在被摧毀的過程中,給波蘭造成了嚴重影響。
但是歐洲主流媒體,對此罕見沉默??梢?,西方國家的意圖是必須分出勝負,如果烏方徹底失敗,則被視為整個西方的失敗,是“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的失敗”,這讓那些整天標榜的政客如何下臺?
因此,為了贏得最后的勝利,西方國家對烏方的支持力度、支持方式將會是空前的,突破底線的。
第三,如果反攻失敗,烏克蘭可能被拋棄,澤連斯基將被新人代替。
按照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作風,一旦這次烏方的全面反攻失利,烏方連同澤連斯基將被放棄。但是,這個臺階十分巧妙。
比如,找出烏軍不可饒恕的錯誤,站在輿論制高點打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在烏方身上,而他們自己還可以依舊扮演“和平使者”。
至于澤連斯基,如果全面反攻失利,那么他的處境就十分悲慘。很有可能被戴上“極端分子”的帽子,或者找出他貪污西方軍事援助,嚴重違反人類道德底線的事情,從而被新的代理人替代。
大家不妨看看現在美國和西方的反應,如果大肆指責俄方,那么這就是為以后徹底放棄烏方,埋下伏筆。如果模棱兩可,保持迷離狀態(tài),那意味著對烏方的支持將進入“不擇手段”時期。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美國及西方國家真的太狠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