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大川,是青春的信紙;大江大海,是夢想的筆觸。以青春之約,立山海之志。5月1日,五四青年節(jié)特別報道《給青年的信》登陸湖南衛(wèi)視播出。該特別節(jié)目以習近平總書記與各界青年的書信交流為切入口,通過“青春同路人”的走讀觀察和情景式訪談,展現新征程上各界青年的奮斗場景,講述他們在新時代與黨和國家一起經歷的進步與變化。
(資料圖)
心有所信,方能致遠。節(jié)目通過“青春同路人”的沉浸式體驗和情景式訪談,生動展現各行各業(yè)青年奮進新時代的時代強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廣大有志青年把祖國的大山大川和江湖河海、宇宙深空當做實現夢想的舞臺,唱響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特別節(jié)目《給青年的信》,在選題上更加聚焦國之大者,欄目組兵分8路深入邊防前哨、建設工地以及石油開采、航空航天、航母建造、考古發(fā)掘、支邊支教等重點行業(yè),深度挖掘背后的故事,聚焦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的時代青年,展現了國家在能源、軍事、民生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5月1日首先上線播出的《國門前哨》,講述的是內蒙古阿爾山中蒙邊境三角山邊防連巡邊護邊的故事。幾十年來,一個個年輕的戰(zhàn)士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座雪山上的哨所,用熱血和忠誠筑牢了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的屏障。本集通過青春同路人張晶晶的探訪,紀錄了連隊官兵在重要回信精神的感召鼓舞之下,八年來交出的青春答卷。蒼茫草原,地廣人稀。在這里,一年中有7個月的時間被冰雪覆蓋,冬季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50度。 無論寒暑,巡邊小隊都會騎著戰(zhàn)馬,巡守邊境線。
“界碑在眼前,戰(zhàn)位在腳下,祖國永遠在心中,責任時刻在肩頭!”三角山精神,正激勵著廣大青年,奮勇向前。
一起向未來,“青春同路人”成為節(jié)目亮點。
特別節(jié)目《給青年的信》以
“青春同路人”
走讀觀察和情景式訪談為呈現形式,精心設計的
logo
,特別定制的信封,讓節(jié)目極富儀式感。走出演播室的節(jié)目主持人以“青春同路人”的身份跟記者一起前往故事發(fā)生地探訪,共同尋找收到回信的青年人。他們
深入新聞現場、展開沉浸式體驗,尤其是情景式的現場訪談,打破既
往節(jié)目演播廳
+
外景拍攝的制作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無限接近了新聞當事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主人公勇于擔當、奮發(fā)有為、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讓節(jié)目形式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特別符合年輕人的欣賞口味和收視習慣。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