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掙會花,在各項經濟數(shù)據(jù)中間,我想普通老百姓最關心的無非就是自己的收入。
所有省份過2萬大關
那么,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31個省市,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鄢齼r格因素后,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2.3%)基本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國還有兩個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2萬元,到去年所有省份均已跨過了2萬大關。
其中,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9個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線。
“蘇大強”贏了“粵老大”
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分別“獨居”7萬元、6萬元、5萬元三大“臺階”。上海以72232元,成為全國“最有錢”的城市;北京緊隨其后,以69434元,位列第二; 浙江以52397元,位居第三。
天津、江蘇、廣東,則成為“4萬+”梯隊的成員,位列第四至第六位。
比較有意思的是,第五、第六的排名。作為第一經濟大省的廣東省,以41029元,排名第六。而作為第二經濟大省的江蘇省,以43390元,排名第五。
大家要知道,除了GDP外,現(xiàn)在評價一個城市經濟的時候,經常還會用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來衡量。
所以,就有人調侃說,“蘇大強”在GDP上是輸了,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是贏了“粵老大”,兩者不相上下。
工資收入是關鍵
當然了,這些地區(qū)收入多,花錢也多。
我們看到,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1210元。那么,上海較全國水平翻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2536元,是全國唯一超過4萬元的地區(qū)。
北京又是位居第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8903元,同時進入“3萬元俱樂部”的還有浙江,人均消費支出31295元,天津、江蘇支出是在2萬元以上。
可以看出,居民消費排在前五位的省市,與居民收入的排序保持一致。
那么,在這份數(shù)據(jù)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就是工資性收入占據(jù)可支配收入的大頭。
從全國范圍看,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791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7%。從各省市來看,也是如此,以廣東為例,它的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2782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7.8%。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工資的增速是否會限制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速?我們看到,2020年居民工資收入增速很低,名義上僅增長了4.3%,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相似。
所以說,消費要起來,居民的工資收入增長,是個關鍵。